2005年8月31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六版:法苑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廉政文化大戏激情开排
见习记者 曹志男/文 李忠 郑玲富/摄

  “领头雁千万莫离群!心里装的人民利益,千军万马伴你行……”欢快明亮的曲调,正气廉洁的曲词,以村委会选举为背景的新编“新昌吊腔”廉政戏曲《海选之后》在新昌连演数场,不仅让这素有“中国戏曲活化石”之称的古老戏曲青春焕发,更让廉政文化以一种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形式走进寻常百姓心中。
  文化蕴涵的是一种潜移默化力量。近年来,轰轰烈烈的廉政文化建设在浙江大地铺开,一股反腐倡廉、清正廉洁的廉政文化之风吹动人们的心弦,也成为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廉政文化网”点击率已达231万人次、全国第一套专门研究廉政文化的丛书在浙江诞生……
    
  廉政之花在山城千娇百媚
    “政府重视廉政文化,老百姓也关心得紧。”有48年吊腔编曲经验的老艺人吕月明,一拿到廉政戏《海选之后》的剧本初稿,便铆足了劲编写曲谱——多加一点婉转的花腔,多用音色起伏加快节奏。带着欣慰,老人只花了3小时便一鼓作气将曲谱初稿写了出来。
  “但剧本在不断修改和完善,变一个字我就必须去核对是否合曲调。”和省里的戏曲专家讨论、一遍遍翻看吊腔古乐谱,直至修改到第六稿,一丝不苟的老人终于将《海选之后》曲谱定本交了上去。“认真编曲是我的本职工作,何况这是一出关于廉政建设的好戏。”
  该戏在山城新昌第一次亮相时,吕月明看着台下观众专注的神情十分开心。特别是戏曲中新村支书和老支书握手言和、共诉廉政之心这一段,乡亲们经久不息的掌声,让他感受到了廉政文化和家乡戏结合后的无穷魅力。“廉政古戏有它特有的亲和力。”新昌县纪委监察局工作人员杨金富告诉记者,廉政吊腔戏在获得群众一致好评后,另一出以本地廉政官员为题材的吊腔戏《清官第一》也正在编排中;同时,已在基层全面推行的“乡村典章”制度,将成为新昌廉政之风吹进乡村的有力载体。
  村级组织职责、村务议事及决策、村级财务管理、村务公开制度……记者在石磁村的每家每户都看到了这样的黄色小册子,《石磁村典章》也是我省首部体现村民自治的“乡村典章”。
  “我们可尝到甜头了。”村民老王憨笑着对记者说。以前石磁村有个小水电站,因为经营不善承包人提出退包,在退包违约金赔偿问题上与村里发生了分歧。“当时我们也只能看着干着急。”典章出台后,按规定进行村民代表会议公决,轻松解决了问题。廉政文化让山城百姓提高了廉政意识,而“乡村典章”则把意识变成了现实。
  每月定期发给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政短信、办公桌上人手一册的廉政日历、观看廉政电教片、举行倡廉文艺晚会《天姥清风》……小小山城新昌,从群众到干部都被廉政文化“全副武装”,廉政之花在这里绽放得千娇百媚。
    
  廉政文化在创新中经久不衰
  文化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需要底蕴,同时更需要创新。我省把廉政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构建惩防体系作为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多层次的研讨活动。在探索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探索中挖掘并推广经验。
  在我省乃至全国最早开展这方面理论研究的是宁波市,并已在不断创新中取得了丰硕的创廉成果。宁波市纪委副书记顾文俊介绍,早在2002年,他们就着手编纂了《中国廉政文化丛书》,3年后,他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这套丛书的出版座谈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宁波市还邀请著名学者担纲写作、编辑、插图,出版了《中国反腐败史话》,成为国内首套反腐败专题史话丛书。与此同时,“中国廉政文化名人讲坛”也在宁波开起来了,讲坛邀请国内社会、思想、文化界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定期到宁波,从文化这一独特的视角来解读廉政、剖析社会,扩大廉政文化的影响力。
  今年1月,宁波开通了“中国廉政文化网”,借网络传播快捷、更新方便的优势,打造网络廉政文化工程,将廉政文化传播推向更深、更远。截至7月中旬,“中国廉政文化网”的点击率已经超过231万人次,日平均点击率达2.5万人次。从民间艺术农民画、剪纸、春联灯谜等传统文化出发,到广场廉政文艺汇演、情景AB剧、辩论会等新文化形式,再到投资建立清风馆、廉政漫画陈列馆、社区“清风长廊”、“廉政壁画墙”等430多处廉政文化景观,宁波市织就了一张覆盖社会各个角落的廉政文化网,并通过创新让这朵廉政之花永不凋零。
    
  廉政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让尊廉崇洁思想深深扎根在我们下一代心中。”从2002年开始,台州市路桥区便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试点活动。3年下来,通过分梯次、逐步深入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心中漾开了敬重廉洁人物、推崇廉洁行为的情感,廉荣腐耻也成了孩子们的共识。
  “我现在虽然小,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我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我就要加入到反腐倡廉的队伍里去!”路桥峰江小学六年级学生郑琳,这句“人小鬼大”的话让记者不禁肃然起敬。
  简单的一节“诚信在我心中”课后,峰江中学一名初一学生骑了十几里路自行车,将2块钱交到了为他修过自行车的师傅手里。原来,那天修车时他忘了带钱,曾答应修车师傅过几天把钱还上,事后却一直没送去。“以前想想也就几块钱无所谓,现在上了班课,我觉得做人就要诚信、廉洁。”
  一本《心灵的启迪——中(小)学生“尊廉崇洁”教育读本》;古今中外清正廉洁人物为光辉典范的正面引导;廉洁教育和教育课程、大纲的科学整合;按照不同年龄学生认知水平循序渐进……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尊廉崇洁”教育体系,让孩子们心灵深处闪耀着“廉洁”灵光——没有监考老师的“诚信考场”里,学生们秩序井然;讲排场、比阔气被比学习、争先进所代替。
  同时,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廉政意识,也感染了大人们。特别是在“小手牵大手”廉政文化实践活动中,通过孩子们的“小手”,家长们不但重温了廉政事迹,而且自觉增强了以廉立品的意识。
  孩子们在“尊廉崇洁”的氛围中长大,让他们从小树立起廉洁观,再通过孩子这个渠道,将廉政文化带进家庭和社会:“孩子成为我们廉政文化建设的桥梁。”台州市纪委、监察局的工作人员笑声里充满着欣慰。